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休闲娱乐

陈可辛谈《酱园弄》布景:在市区街头还原老上海,实现了电影人不敢做的梦

时间:04-02 来源: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:14

陈可辛谈《酱园弄》布景:在市区街头还原老上海,实现了电影人不敢做的梦

“从2004年我在上海拍《如果爱》到今年拍完《酱园弄》,整整二十年。再次回到上海拍戏,我找到了无限的创作灵感和思路。对上海,无论是上一辈的感情,还是这一辈的感觉,从审美到人文,都觉得非常非常有感觉。”3月31日,陈可辛出席第十二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,并作主旨演讲。 上海虹口 图3月31日,第十二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在上海虹口北外滩举行,华语影视导演陈可辛作主旨演讲,分享了他与上海的渊源、对电影文化的未来展望,“我想通过上海这座城市找到切入点去说好中国的故事。”《酱园弄》之外的上海情缘今年年初,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《酱园弄》在虹口区乍浦路(武进路-海宁路段)造景拍摄,做旧的墙体、老式的招牌、复古的海报让人仿佛穿越回老上海,前往拍照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,也激起了人们对于城市更新的讨论。1月6日,电影《酱园弄》在乍浦路造景施工,许多人前往打卡。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陈可辛说,《酱园弄》的拍摄得到了上海全方位的支持,尤其是虹口区政府的支持。“我必须衷心地谢谢虹口区,给我们实现了所有电影人都不敢做的梦,我们能在市中心丁字路口跟两条街还原了1945年老上海的面貌,这种事情是闻所未闻的。不管是在上海、在中国、在世界上任何城市,都很难在市中心给一部电影去拍戏,而且还原面貌。”电影《酱园弄》已于三周前杀青。而追溯起陈可辛和上海的渊源,他回到内地拍摄的首部电影《如果爱》也是在上海,如今整整20年过去了。拍摄《酱园弄》期间,陈可辛每天戴着父亲的手表,而父亲已经在去年逝世。“为什么要戴他的手表呢?因为我戴着他的手表就感觉他陪着我拍戏。以前我每拍一部电影,他都会在我身边看着我拍戏,他也是一位导演,一位编剧。”陈可辛说,父亲最应该坐在他身边看他拍戏的一部电影就是《酱园弄》,因为老上海是父亲最爱的、梦想的地方。“我小时候常听他说,他少年时的梦想就是石库门、亭子间、弄堂、写东西,做个穷作家,这就是他最大的梦想,他的偶像是鲁迅、沈从文、徐志摩。但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在这个城市生活,也没有机会经历那个年代的上海。”他说。陈可辛的父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泰国回国的爱国华侨,在北京相识。作为华侨第二代,近些年陈可辛常常在曼谷、香港、上海、北京游走。“我一生漂泊,使我拍的电影无论在讲普通人的情爱还是离散,背后都多了一点关于此处和彼处的困惑。”好的电影需要让更多人共情在香港、北京、广州、上海,陈可辛拍摄过很多美丽的场景、很多好看的老建筑,但他直言,“很多地方因为城市的发展都得拆掉,在我这三四十年的电影生涯中(拆掉)”。陈可辛说,站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,他可以理解,“有些东西确实不只是美不美、好不好看,其实它被拆掉无可避免。但是我觉得没关系,因为我的电影拍下来了,别人的电影也拍下来了,这些地方都留下了。”有时候,他半夜会在家里翻看自己的老片子,看到很多很怀念、但是已经不在的地方。“很多时候,一部电影不只把一个建筑、一个地方留下来,还能把时代的面貌,从社会、人文到生活习惯一一记录下来。”陈可辛说。他认为,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人类共通点,能与之共情的不只是拍摄地的人。比如在上海拍戏,应该能共情到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,因为人类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会碰到的问题都很相似,无论地域。从2004年《如果爱》到2024年《酱园弄》,跨越20年,上海依旧带给陈可辛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思路。他想通过上海找到切入点去说好中国故事,而这些故事从审美到人文都有些全世界共通的点。“作为电影人,专心在自己热爱的地方、为热爱的题材去工作,做好自己的本分,表达真善美的情感,也许这就是我的工作。”陈可辛说,20岁进入电影行业,刚刚过了60岁,他还想拍20年电影,“在这里我冒昧地借一下观察者网的主旨‘中国关怀,全球视野’,我希望未来的20年能把这个事做好。”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休闲娱乐